【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廖玉英:推动水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5-02-20 09:10:32|网络编辑:李惠惠

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水牛研究所所长廖玉英始终聚焦“三农”热点,服务乡村振兴,在推动水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建议献良策,惠及更多企业和农户。        

今年春节收假刚回来,廖玉英就到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调研,她一边听一边认真记笔记,详细了解广西农业种质资源相关情况。

廖玉英:“一年来,我不仅到广西热作所调研,还到柳州的广西实隆公司、玉林的和丰公司、南宁的富凤公司等单位调研,调研的方向主要是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掌握广西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数量及生产上的应用。”

农业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近段时间,她深入企业、基地走访调研发现,受资金投入、人才支撑等因素影响,我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产业化开发程度不足,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一些重要资源特别是珍稀资源和野生资源正在逐渐减少、甚至处于濒危状态或灭绝。

廖玉英:“比如水牛资源方面减少更加明显,纯种本地水牛已经极少找到,如西林水牛已难以找到纯种牛。此外,一些地方畜禽品种也因缺乏系统保护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种群数量减少,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影响了育种潜力。”

据了解,目前,广西共有水牛存栏235万头,奶水牛存栏4.81万头,水牛存栏和产奶总量均居全国首位,特色优势显著。其中奶水牛全产业链产值接近150亿元,预计2025年广西奶水牛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廖玉英已连续两届履职,在履职期间,廖玉英一直在推进广西奶水牛产业的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廖玉英将提交关于加强水牛产业支持力度的建议,希望国家加大对水牛产业的支持力度。

廖玉英:“我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奶水牛种业发展相对滞后,比如优质种源总量不足,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水牛产业科研投入不足,研经费和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将建议国家支持水牛产业优质种源的引进及开发利用、支持水牛产业科研平台建设以及支持水牛等特色产业人才的培养。”(记者 陶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