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于4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广西水牛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与各界同行共同分享了近年来水牛科研的发展情况。会上,由水牛所完成的《水牛乳系列干酪综合生产技术集成及开发示范》入选了会务组评选的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名录,《地中海型水牛种源的引进及其对沼泽型水牛的杂交改良与示范》、《摩拉水牛种牛和尼里—拉菲水牛种牛繁育与推广应用》和《一种生态观光型水牛养殖场地》等3项入选了会务组评选的1000项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名录。
《水牛乳系列干酪综合生产技术集成及开发示范》项目主要围绕水牛奶干酪生产中所需解决的特色产品开发、快速成熟、生物活性肽、副产物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项目成果在乳制品企业进行产业应用,在水牛乳特色干酪新产品、促熟技术、乳清副产物利用等方面有明显的创新,形成了水牛乳系列干酪综合生产的成熟技术体系,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此项成果极大促进了广西水牛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广西水牛奶干酪品种,成功申报并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并荣获了广西科学进步三等奖。
《地中海型水牛种源的引进及其对沼泽型水牛的杂交改良与示范》项目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成功搭建起中国与意大利间的水牛科技合作桥梁,引进了一批系谱明确、产奶优良的地中海水牛种质资源。项目集成水牛胚胎生物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改良组合等研究成果,初步构建起 了一个含地中海血统的水牛核心群,也证明了该品种能够适应我国的环境和气候,能应用于与中国本地水牛的杂交改良。
《摩拉水牛种牛和尼里—拉菲水牛种牛繁育与推广应用》项目突出了广西作为我国河流型乳用水牛保种纯繁基地和种牛生产基地的优势,对我国1957年引进的印度摩拉水牛和1974年引进的尼里—拉菲水牛的繁育技术进行集成示范,为推动我国南方地区水牛的杂交改良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种生态观光型水牛养殖场地》紧密结合现代生态养殖技术,针对观光养殖场地进行进一步优化,保证既能做到健康养殖,又能做到有效观光,同时还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循环链,促进水牛的生态养殖。通过生态循环系统,可有效减轻养殖废弃物处理压力,变废为宝,增加牧草产量,直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通过丰富的科普体验,还可以增加观光收入。广西大部分的水牛养殖区域均可适用该方法进行升级改造,具有较大的推广示范前景。